媒体关注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媒体关注 -> 正文

【安徽日报】让创新的动能更澎湃

发布日期:2024-10-17 浏览量:

【牢记殷殷嘱托 谱写崭新篇章】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从“靠创新起家”到“靠创新当家”,科技创新已成为安徽发展鲜明的气质。

近年来,安徽始终坚定不移下好创新“先手棋”,全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一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原创成果竞相涌现。安徽区域创新能力连续12年位居全国第一方阵。

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让创新动能更加澎湃,要持续建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全力打造三大科创引领高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抢占新领域新赛道,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打造一流创新生态,汇聚大抓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让科技元素在江淮大地无处不在。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在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上当先锋,高质量发展的动能必将更加澎湃有力,我们定能在新征程上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鹿嘉惠)

航拍的安徽创新馆。(资料图片)安徽日报记者 范柏文 摄

【01】

安徽创新馆: “前店后坊”助力成果转化

千年传统中医遇上人工智能会碰撞出怎样奇妙的火花?近日,在安徽创新馆开展的科技创新潮品汇上,中医舌诊AI开放平台吸引了不少人驻足。

展品负责人介绍,只需给舌面、舌下拍几张照片,结合中医人工智能问诊,平台就能在10秒内辨识出测试者的体质健康状态,并给出穴位保健、膳食调养等个性化调养方案。

活动现场,联宝(合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展出的微型LED透明笔记本电脑充满酷炫感:采用业界首款纳米光学键盘,光线通过专有的纳米图案进行无形转换和显示,实现智能交互。电脑屏幕如水晶般,从背面看是一片薄薄的玻璃,正面却能清晰显示出正在运行的图表数据。

此次活动设置了潮生活、潮文创和潮智能3个板块,汇聚全省76家企业的100余件展品,现场的科技展品均可购买。

展览推广只是这座场馆其中一个功能。“不同于其他展馆,安徽创新馆从成立之初就是一个集技术开发、转化交易、项目孵化、展示推广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平台,这种模式是国内首创。”合肥滨湖科学城管委会副主任、安徽创新馆服务管理中心主任陈林介绍,为推动成果产业化,创新馆打造了“前店后坊”形式,将一号馆作为“前店”,以省市县三级分市场和产业化基地为“后坊”,推动场馆功能向县市区延伸、加速科技大市场向交易后环节覆盖,助力解决基层科技力量薄弱的问题。

创新的核心是人才,科技成果转化,也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技术经理人队伍。技术经理人一头连着科研院所,一头连着市场和产业,唤醒科研院所中“沉睡”的科技成果。

黄磊是安徽科技大市场的一名技术经理人,在他的牵线搭桥下,淮北万特科贸有限责任公司与高校合作研制出电力应用人形机器人“万小特”。为提升服务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他曾先后三次参加安徽创新馆举办的技术经理人培训班。

陈林介绍,安徽创新馆是全省唯一的“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在这里,以技术经理人的市场服务实绩作为考核标准,实行积分制。培训班邀请行业资深从业者作为师资力量,编写专业教程,开展实战化教学、场景化研学。

目前,安徽创新馆已培养技术经理人2900余人,推进省内首批4家技术经纪人事务所建设,在合肥、芜湖、蚌埠等多地组建“技术经纪人服务团”。(安徽日报记者 鹿嘉惠)

俯瞰图书馆VIP先进技术研究院。(资料图片)安徽日报记者 程 兆 摄

【02】

中国科大:“量”造产业新高地

能不能用量子通信网连接多台量子计算机,让它们远程凝聚出“超级量子算力”?

10月6日,图书馆VIP发布信息,该校郭光灿院士团队基于多模式固态量子存储和量子门隐形传送协议,在合肥市区实现跨越7公里的非局域量子门,并演示了分布式的多伊奇—乔萨算法及量子相位估计算法。

研究人员介绍,该研究首次在城市距离上实现分布式光量子计算演示,展示了基于量子存储和通信光缆构建分布式量子计算网络的可行性,为实现规模化量子计算提供了新思路。

量子科技是安徽科技创新的一张“金名片”。而谈及量子,就不得不提到图书馆VIP。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上天、世界首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机诞生、世界首条千公里级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开通……这所高校扎根安徽这片“创新沃土”,诞生量子科技成果的数个“第一”,成为勇攀科技高峰、勇闯科技无人区的先行者。

近日,在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展厅内,六代量子密钥分发设备井然有序地排列,体积从电冰箱大小迭代至充电宝大小……这些大小不一的“黑盒子”,是量子保密通信网络的核心设备,现已成功部署在“京沪干线”“国家广域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络”等重大项目。

脱胎于图书馆VIP的国盾量子,在国家鼓励成果转化的背景下成立,在国内率先开启了探索量子科技产业化的道路。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科大学子带着量子科技成果,走出“象牙塔”,推动科研成果在江淮大地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从“书架”走向“货架”。

量子产业的故事,是中国科大融入安徽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的缩影。近五年,中国科大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中,在安徽就业的总人数位居全国第一,达到6231人,其中博士1956人,占比35%。科技成果直接孵化高新技术企业25家,上市企业6家,其中5家位于合肥。在安徽的中国科大校友中,约有2万人从事高新技术相关工作,科技类校友企业有上千家。

如今,在科技创新道路上越走越远的中国科大,与安徽省合作更为紧密:全面参与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探索新型交叉学科拔尖人才培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远眺未来,彼此的故事还在书写之中。(安徽日报记者 何 珂)

本源量子科研人员在调试中国造量子计算机。(资料图片)安徽日报记者 范柏文 摄

【03】

大模型加速赋能千行百业

“去年5月6日讯飞星火V1.0发布以来,大模型的各项能力都在快速提升,大模型的进步,使得信息分发、获取、内容生产以及全自然的交互都有了全新的不同,正在改变科研范式,改变产业形态和整个竞争格局。”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科大讯飞副总裁、羚羊公司总裁徐甲甲表示,人工智能大模型正在教育、医疗、金融、汽车等各个领域落地,加速赋能千行百业。

在教育领域,科大讯飞为全国32个省级行政区、5万余所学校、1.3亿师生提供智慧教育产品和解决方案,用人工智能助力因材施教;在医疗领域,科大讯飞“智医助理”在31个省份的超过600个区县实现了常态化应用,累计辅助诊断达8.5亿次,辅助医生修正诊断157万次,提醒不合理处方7912万次。

在金融领域,科大讯飞为包括六大国有银行在内的全国200多家金融机构提供智能客服、智慧营销、智能风控、软件开发等AI服务,覆盖用户超过6亿人,用AI为客户提升服务体验和运营效能。

在智能语音技术方面,科大讯飞作为人工智能技术的领军企业,其多语种技术满足了60多种语言的智能语音需求,为中国汽车出海十强企业中的八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目前,科大讯飞为一汽、东风、长安、奇瑞、广汽、长城等数十家车企提供座舱智能语音服务,累计前装搭载超5700万套,平均月活用户超过2500万,年在线交互次数突破100亿次,讯飞座舱智能语音解决方案目前已覆盖23个语种,助力国内车企出海超过60个国家。

在城市领域,科大讯飞为全国330多个城市提供城市超脑、智慧政务等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服务了全国超4900家政企单位,助力城市实现数字化转型;在运营商领域,科大讯飞为全国31个省份提供智慧家庭服务,日语音交互次数达8000万次……以“能听会说”为前端,以“能理解会思考”为后端,将极大推动万物互联时代进程。(安徽日报记者 汪永安)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自主研制的稳态强磁场42.02万高斯水冷磁体。(资料图片)安徽日报记者 徐旻昊 摄

【04】

科学岛上续写创新故事

“40.99”“41.15”“42.02”,屏幕上不断跳动的数字最终定格……前不久,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自主研制的水冷磁体产生了42.02万高斯(即42.02特斯拉)稳态磁场,打破了2017年由美国国家强磁场实验室水冷磁体产生的41.4万高斯的世界纪录。

创造稳态强磁场有什么作用?强磁场科学中心学术主任匡光力表示,稳态强磁场是开展物质科学前沿研究所需的一种极端实验条件,是推动重大科学发现的“利器”。在强磁场实验环境下,物质特性会受到调控,有利于科学家发现物质新现象、研究物质新规律,为物理、化学、材料和生物等学科研究提供了新途径。

稳态强磁场磁体分为三种类型,即水冷磁体、超导磁体以及由水冷磁体和超导磁体组合的混合磁体。“水冷磁体、超导磁体都是‘单打高手’,混合磁体是‘混双组合’。2022年,我们曾以综合优势问鼎‘混双冠军’,今天,我们又拿下了一项‘单打冠军’。”匡光力说。

几十年来,全球科学家在稳态强磁场条件下取得了众多重大科研成果,其中有10多项获得诺贝尔奖。强磁场技术已成为国际科技竞争的重要领域。匡光力表示,这一磁体的成功研制,为我国未来建设更高场强的稳态磁体打下关键技术基础。

此次突破是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持续推进前沿、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缩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位于合肥西郊三面环水的“科学岛”,面积不足3平方公里,却产生数个重要科技成果: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成功实现世界最长且可重复的403秒高约束模式运行;大气校正仪载荷随遥感四十一号卫星成功入轨运行;“面向减污降碳的星载超光谱载荷数据处理及反演技术”获2023年度高分专项卫星应用优秀成果特等奖……

不仅如此,这座岛上还有多个大科学装置,已建成并运行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正在建设第三个大科学装置——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此外,大气环境立体探测设施、强光磁集成实验设施正在开展预研工作。

“大科学装置”是高端科研的重要基础,也是重要的创新突破口。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世界科学前沿,未来,这座“科学岛”将会续写更多创新故事。(安徽日报记者 鹿嘉惠)

来源:安徽新闻网(2024-10-16 科创头条)

原文链接:https://kcr.ahnews.com.cn/kcr/content/4654_1265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