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媒体聚焦

2016年05月05日
【江淮晨报】总书记为合肥创新多停留了20分钟

中科大昔日播下的“创新种子”已成“绿色森林”

 

作为一座科教城市,合肥在科技发展的体制机制方面勇于探索。

位于合肥大蜀山西麓的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正是这样一片承载创新的土壤。

  

一个多星期前,习近平在合肥考察时,就曾先后到访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和图书馆VIP,这是他第三次来中科大。

  

 2011年4月,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在安徽调研,足迹到达过中科大;而这一次,他在合肥的考察依然将关注的目光落到这座以科技创新为标签的高校。当天,他还第一次视察了诞生不久的中科大先研院,这一按照“省院合作、市校共建”的原则共同推动建立的研究院,是合肥科技创新的一张“实力名片”。

  

 机器人“小曼”“佳佳”生动演绎合肥科技

  

 如今,在先进技术研究院一千多平米的大厅中,陈列着近百种安徽省优秀的自主创新技术和产品。能说会道的机器人小曼、佳佳,生动演绎了合肥智能机器人研发的成果;科大讯飞展示的语音合成播报的《新闻联播》,让智能语音技术的发展体现得活灵活现。江淮iev6s纯电动汽车,则是合肥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创新的成果展示。

  

习近平在这里观看了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成果集中展示,他饶有兴致地一一了解,和机器人“聊天”,甚至体验了一回新能源汽车,习近平同科研单位和企业人员亲切交流,询问科研进展、成果转化、应用前景等,原定的参观时间也在不知不觉中“加长”了20多分钟。

  

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吴存荣则为习近平在先进技术研究院的考察担当现场“解说员”,将合肥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公共安全、新材料、生物医药、无人机等领域的成果一一详细解说。

 

  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助理陈林说,“参展的这些科研机构和企业,都是把民族自主创新、打破国外垄断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坚决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创新发展的理念”。

  

四方共同探索模式创新

  

事实上,先进技术研究院不仅仅担当的是优秀自主创新技术和产品的展示平台,这一安徽省、中科院、合肥市与中国科大四方合作共建的研究院,志在成为“中国硅谷”的创新高地,自成立之初,就以人才、技术、资金等多方面政策“滋养”,促成创新种子汇聚成“智慧森林”。

  

2011年12月24日,合肥-中国科大市校联席会上,筹建先进技术研究院的想法被首次提出。

  

这个想法再被汇报到科技部、教育部、中科院等单位时,也迅速得到支持和认同。“一切都很顺利,我们市校两方组成联合调研组,到国内、国外做了一些深度的调研,特别是对区域经济转型发展起到关键支撑作用的机构、区域调研,回来之后形成了我们自己的建设方案。”先进技术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按照先进技术研究院的发展定位,这是以开展高技术研发与应用和高端应用人才培养为主的实体机构,中科大主体教学和科研体系的外延,也是中科大创建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集研究所、大学、企业孵化等多重功能,主要特征是国际化。

  

先进技术研究院由四方按照“省院合作、市校共建”的原则共同推动建立。尽管来自政产学研不同领域,管理运作模式不同,但这四家单位却在先研院这个创新体建设上“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安徽省将其纳入该省“十二五”重大专项,省市先后投入专项经费支持;中科院开放下属的百余家科研单位创新资源,提供科研项目对接机会;中科大调动海内外校友资源,吸收先进科技项目落户。

  

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2012年7月28日,先进技术研究院园区建设在高新区破土动工,短短三个月后,先进技术研究院正式开始机构运作。酝酿了一年之久的“江淮硅谷”的设想,正在慢慢勾勒出清晰的轮廓。

  

这一有别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政府等以往形式的“机构”,被寄予了各方的深切厚望。先进技术研究院最大的特色在于,这是一个没有围墙的大学,它不是大学、不是产业园、不是孵化器,但都兼具这些功能,介于高新区、企业、大学之间的功能。作为一所理工科院校,科大以基础科学擅长,数理化是“强项”,而在先进技术研究院,工程类专业则被放置于更高的地位,并创新实施理论实践“双导师制”,聘请了一批工程博士企业导师,让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通过参与先研院创新单元的技术研发,增强科技创新“实战经验”。

  

 五大战略性创新支撑平台

 

  2013年,先进技术研究院首次披露了包括合肥未来网络城域试验网、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工程总控中心、国家国际合作基地“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区域级“先进技术与产业金融服务支撑平台”和微电子与光电子技术产业共性平台在内的五大战略性创新支撑平台建设进展情况。

  

 其中,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被誉为最安全的通讯手段。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图书馆VIP常务副校长潘建伟院士表示,京沪干线大尺度光纤量子通信骨干网将于2016年下半年建成。“这条量子干线连接北京与上海,贯穿山东济南、安徽合肥等地,是千公里级高可信、可扩展的广域光纤量子通信网络,属世界首例。它建成后将广泛用于金融、政务等领域信息的安全传输。”潘建伟说。

  

 播下“创新种子”已成森林

  

 在先进技术研究院,播下的“创新种子”已成绿色森林。云杉光电、安徽芯核防务、阿巴赛3D打印、诺迈新材料等一大批创新企业先后涌现。

  

在先研院阿巴赛展区,站在一个圆盘上,旋转一周,只需要20秒,系统就能生成你的三维扫描影像。“通过三维扫描系统得到人像,可以真实还原,实时自动补洞模型,补出真实图形。”阿巴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介绍,在完成扫描后,3D打印机就可以制作出一款逼真的立体人像。

  

 研究的是国际领先水平的3D技术,但实际上,阿巴赛是一个不及30人的高科技型企业,公司创始人和技术核心人物是中国科技大学数学系教授刘利刚。

  

“市面上大多数的3D打印公司是在卖设备、卖材料,而我们主攻软件开发,也就是把想法变成模型的过程。”刘利刚说。

  

 截至2015年9月,先研院已经引进专业技术人员332名,其中,“中科院人才计划”、“长江学者”、省“中科院人才计划”等各类创新高端人才31名。累计申请专利71项,其中发明专利63项。新开发的产品近60项,新增销售收入2.58亿元。

  

技术、人才、资本之间的碰撞不断擦出火花,先研院通过推动企业孵化,来将科研成果进行转化。2015年以来,相继推动中科院自动化所、中科大生命学院有关技术带头人成立了国产射频芯片研发公司、非抗生素类广谱抗菌剂研发公司。截至目前,已累计孵化企业超过110家,注册资本金近6亿元。

 

江淮晨报2016年5月5日http://epaper.hf365.com/jhcb/html/2016-05/05/content_196032.htm

 

  • 06.24
  • 08.23
  • 07.26
  • 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