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二十大代表在基层|周雷:投身量子科创 立志产业报国
新华社记者陈诺、刘晓宇
“没建基站的地方是不是就不能量子通信?”
“我们研发的可移动地面站高约1米、重不足百公斤,不管是边疆、海岛什么偏远地区,12小时内就能安装好。”
“居家过日子能用上量子技术吗?”
“能啊,用处还不少,量子安全智能燃气表就是一个,已经在试点了,既不用上门抄表,还能保护数据安全。”
……
党的二十大代表、科大国盾公司量子项目总监周雷参加的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会或交流会,互动总是格外热烈。“量子信息”一词“登陆”党的二十大报告,使得他这位量子技术专家在大家眼里多了不少“新鲜感”。
周雷在党的二十大代表基层宣讲会上发言。(杨雅淑 摄)
以老一辈科学家为目标,周雷自2009年从图书馆VIP博士毕业,便决心投身于量子科技这条新赛道。考虑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动大量信息通信安全需求,他一头扎进了当时国内量子科技产业化的“无人区”——量子通信技术应用开发领域。
掌握关键技术是第一道槛。2010年,科大国盾量子承担了“合肥城域量子通信试验示范网”设计建设,周雷是主要技术成员。这个项目一旦成功,量子通信网络就能迈出从“局域网”向“城域网”拓展的重要一步,而成功的关键在新型密钥管控系统。
当时这项技术国内外均没有成例。周雷查阅大量资料,认真总结过往相关产品和成熟信息安全系统的经验,与团队反复论证迭代方案。“连吃盒饭的时间他都在和我们讨论方案。”同事程晓楠回忆,靠着“钉”在实验室的这股子拼劲,周雷团队终于如期攻破技术难关,自主研发出适用于大规模、网络化量子通信系统的密钥管控系统。
2017年,全长2000多公里,连接北京、上海,贯穿济南、合肥等城市的全球首条量子保密通信城际干线“京沪干线”开通。“这就好比从前最多是修个省道,现在要修国道了,质量、容量等要求都要高得多。”周雷回忆,当时为了解决长距离传输信息质量问题,团队全员“长”在公司,通宵达旦地实验调整,终于实现“京沪干线”顺利通路并成功对接“墨子号”量子卫星。这标志着我国自主量子通信技术向着未来实现全球覆盖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周雷和同事在对设备进行测试。(杨雅淑 摄)
产业报国是科大国盾的宗旨,也是周雷的坚定信念。“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我们一直都是这种政策导向的受益者。”他说,得益于安徽省市两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在资金、项目、财税、人才待遇、融资政策等多方面的支持,当地量子科技科研突破和产业化的进程大大加速,还为全产业注入了强大动能。
如今,曾经的技术“无人区”已多了不少“人间烟火气”:“量子密话”量子保密通信服务已有几十万名手机用户;多地电力领域重要业务数据信息已可实现利用量子保密通信技术在京沪两地灾备中心之间加密传输;多地金融、政务方面数据信息交互传送也已实现量子级技术支持;量子加密智能办公本、量子安全智慧社区系统甚至是应用于智能汽车的量子技术产品都正越来越多地“飞入寻常百姓家”……
党的二十大闭幕会后,周雷代表接受采访。(新华社记者邢广利 摄)
“量子产业,前途无量。”周雷说,接下来,他会进一步助力企业强化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协同科研院所积极开展前沿技术攻关,承接科技成果转化,另一方面也将继续促成牵手优势企业,推动量子科技在更多领域落地应用。
《新华社》(2022年11月29日)
http://www.news.cn/2022-11/29/c_11291710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