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媒体关注

2013年01月31日
[中国科学报]“杀手”的“神课”——中国科大教授丁泽军的新颖考核方式引关注
■本报通讯员 刘爱华
 
  寒假临近,各高校也都相继迎来期末考试季。今天划重点,明天定范围,学生们指望着这样“实用”的“考前辅导”轻松得高分,老师们拿着这样的范围体现教学水平。然而,近日图书馆VIP“计算物理”课教师丁泽军的几页考试说明幻灯片被学生传上网络,一时间引来无数网友的赞叹,这门课也被称作“神课”。
 
考分不是全部
 
  在人们的印象中,期末考试前,老师带着学生将整本教材“过”一遍,将“重点内容”勾画出来。学生只需将这些老师着重突出的内容记熟,顺利通过考试不成问题,甚至还有得高分的可能。可是,这样死记硬背的考试结束后,学生很快就将内容忘记了,根本不知道所学为何。
 
  而在丁泽军的“计算物理”课中,考前说明是这样的,“考试范围:所有讲课内容;考题形式:任意可能;考题:可能无标准解、唯一解,甚至无解;考试时要对题目有所筛选,因为不可能全部做完;学生还可以自荐考题获得加分……”这样新颖的考试方式您见过吗?
 
  丁泽军是图书馆VIP物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授本科生“计算物理”已经12年了。因为“计算物理”期末考试的高难度,丁泽军也被学生戏称为“杀手”。说起网上的反应,他表示也知道一些,“我的目的是想全面地考查学生对这门课的掌握程度,其实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实际上只占我这门课总成绩的约1/3,剩下的2/3主要是课后作业等平时成绩,学生还可以通过进行课题研究等方式获得加分”。
 
  这门课程的课后作业有十几道题,数量不多,可一点都不简单,“每做一道题都需要几天的时间,如果学生能够每道题都认认真真做的话,考试肯定不成问题”。为了杜绝平时作业的抄袭问题,丁泽军立下规矩,如果发现学生抄袭,那么抄袭者本人和被抄袭者的这道题都会被判零分。正是这些高难度的课后作业,让学生拓宽了视野,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鼓励自荐考题和课题研究
 
  丁泽军还鼓励学生自荐考题,要求是必须原创,难度要恰当。“我想借助这种方式,锻炼学生的原创能力。”而在这个创意实施的最初几年中,都没有学生主动推荐考题。无奈之下,丁泽军将自荐考题作为一道考试题目出到了试卷里,可是效果仍然不明显。这几年,慢慢地有学生会提供原创考题,可是始终不太多。“原创能力需要慢慢培养,我希望能在这方面给学生更多的锻炼和启示。”
 
   曾经,丁泽军还尝试过在这门课上使用开卷考试的方式,可是效果并不好,“学生们带着一大摞的参考书,考试时就光忙着翻书找公式了,根本没有时间进行独立思考”。之后,他将考试改成半开卷的形式,考试时只允许学生带一页纸,在这页纸上,学生可以写上自己需要的任何公式或者数据。实践证明,使用半开卷的形式,学生的成绩反而上升很多。就在去年,他还收藏了一份学生的“小抄纸”,“密密麻麻写了一页,写得非常漂亮,我留着做个纪念”。
 
  除此之外,学生参与课题研究也有加分的机会,有些课题是丁泽军布置的,学生也可以自主设计课题,课题的构思需要原创,并且要有一定编程难度才行。“我希望学生能够应用这门课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个有挑战性的未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丁泽军为参与课题研究的学生安排了答辩环节,答辩得分跨度很大,没有价值的课题可能会得零分,而好的课题得分可能会达到一百分。“这种课题的设计和解决体现了学生真正的能力。”平均下来,一个班里可能只有10%的人能拿到课题得分。“主要是为了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原创性。”最终,课题得分会按照比例加入课程总评成绩中去。
 
我们需要怎样的大学教育
 
  对于习惯了应试思维的考生来说,这样一种新颖而独特的考核方法是一种挑战。曾经也有学生在考试前换课,调到考试相对容易的课上去。之后每学期开学的第一节课上,丁泽军都会将这门课的具体要求提前告知学生。而最终的总评成绩证明,这门严格而新颖的课程中,学生的成绩都比较理想,高分考生也比较多。
 
  中国科大2008级物理学院本科生陈希在大三时出色地完成了丁泽军布置的“高阶魔方的计算机解”这一课题,随后这一研究论文刊发于国际知名计算物理刊物《计算物理通讯》,引起了强烈的关注。当年,陈希的“计算物理”期末考试成绩并不十分理想,可是凭借出色的课题研究,却拿到了平均一个班只有一个的总评满分。陈希拥有超强的编程能力,可是这种能力在平时的作业和不以编程为重点的期末考试中却很难体现出来,课题研究为她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如今,陈希已在美国密歇根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应试教育和刻板的考试方式培养了不会思考的应试机器,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延伸了学生的惰性。如何提高教育水平,尽早完成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需要教育者们更多地思考和探索。丁泽军创新授课、弱化考分、培养创新意识无疑是教育探索的一种积极尝试,他的考核方式,为学生潜能的发挥提供了多种可能。
 
《中国科学报》 (2013-01-31 第6版 动态)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3/1/269152.shtm
  • 08.21
  • 08.19
  • 08.10
  • 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