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由图书馆VIP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主办的智能时代新文科本科教学论坛在东校区人文楼顺利举行。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本科教学中的创新应用、课程设计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等核心议题,助力智能时代新文科本科教学的高质量发展。本次论坛由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学委员会承办,科技传播系和心理学系共同协办。
论坛由我校科技传播系执行主任周荣庭教授主持。
我校教务处副处长陈洪佳致欢迎辞。他在致辞中强调,如何培养具备跨学科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和探讨的问题。通过各位专家学者的深入探讨和交流,我们一定能够找到更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推动新文科本科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我校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党委书记褚建勋在致辞中指出,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秉承“科”字当头的理念,始终坚持将科学与人文深度融合,建设具有科大特色的新文科。随后,他介绍了人文学院科技传播系、心理学系、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科技哲学系的布局情况。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王润泽教授作题为《智媒时代重思新闻学的核心概念》的主旨报告。她阐述了目前新闻理论的解释力在新时代面临的挑战及其原因,并指出要以实践新闻学作为突破的手段。随后,王润泽论述了“新闻是什么”、后工业时代“新闻真实”的认知困境及其原因、新闻真实的实践史脉络等议题,为在实践探索中构建自主知识体系提供了路径,并为教学创新提供了思路。
清华大学写作与沟通教学中心副主任程祥钰在主旨报告《人工智能在通识课教学中的应用——以清华大学“写作与沟通”课为例》中介绍了清华大学“无专业门槛,有学理深度”的通识课程核心理念,以及清华大学“写作与沟通”课中AI的应用情况。最后,他分享了学生对话AI的案例,以及通用AI加入教学设计的几点经验。
学堂在线副总裁潘守东在主旨报告《Al课程建设与应用探索与实践——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介绍了清华大学AI课程的建设内容,如多语种数字人、智能体(Agent)、AI工具箱等。随后,他就“学校应该怎么建设AI课程”问题,分享了学校AI课程建设的流程,以及AI课程建设过程中教师的工作。最后,潘守东分享了学科垂直大模型的建设思路和建设步骤。
我校心理学系特任研究员林志成作题为《如何学会放下焦虑并拥抱人工智能》的主旨报告,探讨了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人工智能为何重要、作为教育者的我们怎么做等议题。他强调,相比于具体的知识而言,学生可能更倾向于记住学习时的情境和情绪,知识很容易获取,但是我们需要批判精神。
我校科技传播系副教授张燕翔在主旨报告《重塑教与学:AIGC在网络与新媒体人才培养中的应用与实践探索》中探讨了AIGC和网络新媒体课程的关系,介绍了AIGC融入数字影像、数字视频、3D动画创作、VR/AR/MR内容创作等创作路径,并展示了课程优秀作品案例。最后,他分享了对调整人才培养思路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会议最后,我校心理学系执行主任孔燕教授作总结发言,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分享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她指出,人工智能已经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期待老师们能够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做进一步的探索,促进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创新。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