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新闻博览

2025年04月02日
第六届青年行星论坛顺利举办

3月25日—30日,由中国科大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承办的第六届青年行星论坛在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举办。本届论坛共设置11个主题、34个分会场、483个分会场报告与73个墙报,吸引了来自国内外近200家单位的90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行星科学各主要方向开展深入交流与研讨。论坛邀请了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侯增谦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吴福元院士、潘永信院士,香港大学赵国春院士、华盛顿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David Catling教授等多位知名学者;Springer Nature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的编辑代表也到场进行学术交流,和与会者携手共绘行星科学创新发展新图景。

论坛开幕式由中国科大雷久侯教授、汪毓明教授和北京大学胡永云教授共同主持。汪毓明教授、吴福元院士,以及青年行星论坛理事会理事长乐会军研究员、中国科大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执行院长倪怀玮教授先后致辞,向与会专家学者和青年才俊表示热烈欢迎。

开幕式特邀报告环节中,赵国春院士、吴福元院士、侯增谦院士、崔峻教授和秦礼萍教授分别作《为何类地行星仅地球有大陆?》《嫦娥六号月球样品研究与展望》《火星探测科学目标与潜在生命探寻》《电离层化学:撬动行星宜居天平的神秘杠杆》《小行星——太阳系的“化石”》等主题报告,从多个角度展示了我国行星科学近年来取得的重要成就。

本次大会还特别推出午间荣誉报告环节,邀请潘永信院士和David Catling教授分别作了题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科学进展》和《Habitability and life on rocky worlds》的荣誉讲座。

为促进学术交流的深度与广度,论坛期间还举办了“女科学家专场”“行星科学学科发展和基金申请圆桌论坛”“期刊编辑面对面和写作经验交流”“行星地面实验圆桌讨论会”等多项特色活动。与会专家学者不仅在专题报告中分享最新研究成果,更在圆桌讨论、面对面交流等环节中直面学术争鸣,碰撞智慧火花。

为了促进行星科学领域青年学生的成长、为国家行星科学力量培养更多后备人才,本届论坛还针对青年学生推出了多项支持举措:包括设立专项奖学金,资助了20名来自中西部高校的本科生,让他们尽早接触科学前沿;评选了50名优秀青年论文奖,表彰优秀研究生成果;通过“名师引路”计划,将方向相近的青年学生与资深研究者进行匹配,通过与一线科学家面对面交流,帮助他们掌握成为优秀科学家的密码,加速青年学生的成长。

论坛闭幕式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乐会军研究员,中国科大刘宇教授、郝记华教授共同主持。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葛健研究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刘红教授、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陈晓研究员、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吴辰宸研究员分别作题为《系外地球巡天和人工智能在行星探测的应用》《太空生存生命保障》《天都一号、二号试验星任务进展及展望》《深空探测用先进电推进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的大会特邀报告。随后,汪毓明教授对本届论坛进行总结并宣布大会顺利闭幕。

青年行星论坛自2016年创立以来,始终秉持“立足青年、面向未来”的宗旨,以国内外知名行星科学家为顾问、优秀青年科学家为骨干、青年学者与学生为主体,致力于搭建定期、组织化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作为本届论坛的承办单位,中国科大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牵头组建了由全校青年学者组成的组委会,精心规划并统筹筹备各项工作。论坛期间,学校共有130余名师生积极参与,踊跃在分会场报告、墙报展示和圆桌讨论等环节中分享研究成果,充分展现了中国科大在行星科学领域的科研实力和蓬勃生机。此次论坛的举办,不仅为校内外青年学者创造了高质量的学术交流平台,也为学校进一步凝聚行星科学研究力量、推动学科交叉与协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 04.02
  • 04.02
  • 04.02
  • 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