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上午,由核科学技术学院、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主办的“王淦昌大讲堂”在东区水上报告厅举行,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徐洪杰研究员作题为“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的报告。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何多慧院士,学院执行院长封东来院士,学院党委书记李良彬研究员以及实验室和学院骨干教师们参加报告会,全校两百余名师生到场聆听。报告由封东来院士主持。

报告中,徐洪杰研究员讲解了核能系统的原理,并从熔盐堆切入,阐释其原理、特性、应用优势、发展简史及用途,同时对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TMSR)进行了详细介绍。他指出,“熔盐堆”以熔盐作为冷却剂,是第四代裂变核反应堆型之一,具有常压工作、无水冷却、高温输出等优点,是国际上公认的可以实现钍燃料工业利用的理想堆型。2011年,中国科学院部署启动了“未来先进核裂变能——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TMSR)”先导科技专项,TMSR系统以钍作为核燃料、以液态氟化物熔盐作为冷却剂,钍基熔盐堆与乏燃料盐在线干法后处理、高温熔盐储能、高温制氢等相结合,有助于实现基于熔盐堆的钍资源高效利用和核能综合利用,为我国核能发展赢得先机。

徐洪杰研究员还分享了团队的研发历程与重要成果。TMSR团队从“零”起步,秉持“边学边干”的精神,在团队建设、科技研发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团队建设上,短时间内实现快速扩张,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打造了全时核心团队;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两种熔盐堆概念设计、理论方法研究、相关关键材料研制与设备研发方面的突破性进展。目前,全球唯一的钍基熔盐实验堆已在甘肃省武威市建成运行。徐洪杰研究员表示,TMSR研究团队将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以国家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国际科技领先为动力,在国际上率先实现TMSR工业化。

在交流讨论环节,徐洪杰研究员与师生就核能系统废物处理、钍铀循环技术路线、反应堆堆芯等问题展开了交流和探讨。
报告会最后,封东来院士向徐洪杰研究员赠送“王淦昌大讲堂”特邀报告纪念牌并合影留念。

(核科学技术学院、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