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星际的宇宙信使”陨石科学主题展暨《小行星防御与利用》报告会举行
为贯彻落实国家《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及深空探测科技创新战略部署,校图书馆联合安徽省地质博物馆、深空探测学院、小行星矿业、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高新园区管办、校团委等单位,于5月在东、西和高新三个校区举办为期一个月的陨石科学主题展。5月7日下午,“穿越星际的宇宙信使”陨石科学主题展开幕式暨《小行星防御与利用》专题报告会在东校区图书馆教学学习中心举行。
校党委副书记周丛照,安徽省地质博物馆馆长夏茂林,深空探测学院执行院长黄方,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李明涛,小行星矿业总经理束印,图书网络档案联合党总支书记、图书馆副馆长尹红,高新园区管办副主任何昊华,校党委人民武装部副部长、学生处副处长、团委副书记林高华出席开幕式。图书馆执行馆长宁劲主持开幕式。
周丛照为开幕式致辞。他指出,陨石作为“天外来信”,承载着中华民族探索宇宙奥秘的文明印记。图书馆陨石展跨越东、西和高新三大校区,将科学探索与文化育人深度融合,以科技赋能育人、以文化浸润心灵,激发师生追求真理、探索未知、厚植情怀;同时陨石展纳入学校科技周重要板块,将助力“深空探测”国家战略的广泛传播,期待图书馆持续打造校园文化的传播品牌,为师生提供更多接触前沿科学的机会,凝聚文化自信的信念。

夏茂林代表主办单位致辞。他表示,陨石承载着资源探索和行星防御的双重使命,此次陨石展从博物馆的“专业殿堂”走入高校的“第二课堂”,让行星科学和深空探测从尖端实验室进入青年学子的视野,期待更多学子点燃未来深空探测的燎原之火,抒写中国航天的凌云壮志,将个人的科学理想融入国家战略的壮阔征程。
随后,黄方陪同嘉宾参观并详细介绍了现场展览内容和陨石展品的科研价值与应用意义。

李明涛以《小行星防御与利用》为题作主旨报告,通过生动案例的演示,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小行星防御的必要性与重要意义;结合国际前沿研究成果,系统介绍了小行星监测预警技术和在轨处置技术的现状与趋势,展示了小行星防御相关的规划与进展。报告引发了在场师生对陨石科学、小行星监测与防御、深空探测技术的深度思考。

本次展览共包括150种典型陨石样本和140份图文资料,集中展示了陨石在科学研究、小行星防御和深空探测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图书馆将科学教育、学术交流与科普展览有机结合,高效践行了推进科学文化宣传、提升科学文化素养的育人使命,未来将充分发挥空间和资源优势,持续打造学科服务与科普教育相融合的文化生态,为学校培养具有科技素养与人文情怀的拔尖创新人才贡献力量。
(图书馆、深空探测学院、高新园区管办、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