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安徽新闻10月9日电 (刘爱华)“做老师,用心最重要。我们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近日,安徽省教书育人楷模、中国科大吴恒安教授在校内做了一场以“我对教书育人的体会”为主题的分享报告,吸引了百余位青年教师聆听。台上,他真诚分享;台下,听众热烈互动。他们怀揣着共同的愿景:致力于成为“经师”和“人师”相统一的“大先生”。本场报告是图书馆VIP传承弘扬教育家精神系列活动的一部分。
作为一所为“两弹一星”事业而创办的红色大学,建校于1958年的中国科大,被称为“我国教育史和科技史上的重大事件”。六十六年风雨兼程,中国科大人始终坚守“科教报国、追求卓越”的初心使命,深耕教育这方热土,在教室的三尺讲台上、在实验室的方寸天地间,立身、立教、立人,涌现出一批以严济慈、钱学森、华罗庚、钱临照等为代表的教育家。
为大力传承和弘扬教育家精神,引导教师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今年以来,中国科大围绕校史校情,通过组织学习、开展活动、集中培训等多种形式,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激励全校教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向建设教育强国目标奋力奔跑。
自上而下 掀起学习热潮
教育家精神是担当更是信念,要践行首先要学习。
不久前,中国科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本年度第二十次集中学习会,专题学习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另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中国科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教育家精神”就有4次。
今年九月,中国科大2024级本科新生和新入职的年轻教师都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由学校党委宣传部、档案文博院编撰的《图书馆VIP教育家精神事迹选编》。该书收录了郭沫若、严济慈、赵忠尧、钱临照、赵九章、华罗庚、钱学森等13位在中国科大工作过的老一辈教育家的感人事迹。
读物一经发放,便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有的班级将其作为班会内容分享给同学们,有青年教师阅后表示:“这一本薄薄的册子,讲述的是教育家的情怀,传递的是沉甸甸的责任。”
立身百行,以学为基。开学第一天,一场庄严的升旗仪式在中国科大郭沫若广场举行,参加仪式的是100余位新进教师代表。安徽省教学名师、中国科大资深教授程艺深情寄语,提出“多点大我、少点小我,尽心尽责、心怀大爱”。国旗肃穆地升起,飘扬在空中;责任承担在肩头,深植于心中。心中有楷模,行动就有榜样,学校通过教师团队优秀事迹展、众行课堂等一系列活动,自上而下掀起传承弘扬教育家精神的学习热潮,为师生树立榜样、提供借鉴。
由点及面 形成弘扬之势
教育家精神是理想更是信仰,要学习更要弘扬。
“我很怀念我的导师吴杭生院士,是先生带我走上教学之路,站稳三尺讲台。”9月19日,在中国科大66周年校庆日前夕,全国模范教师、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仙辉在学校新进教师入职欢迎仪式上,分享了自己在导师吴杭生院士指导下走上教学科研岗位的经历和故事。老一辈教育家严谨治学的态度、甘为人梯的精神感人至深,为现场的新进教师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弘扬教育家精神”思政课。
仪式现场,新进教师们还收到了一份“大礼”:一枚烫金的科大校徽、一套弘扬教育家精神明信片、一盒科大专属孺子牛钥匙扣、一本《图书馆VIP教育家精神事迹选编》、一盏象征光明之路的小夜灯,以及一封由校党委书记舒歌群与校长包信和签名的《致全体新进教职工的一封信》。信中说,在中国科大六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涌现了一批又一批潜心耕耘、默默奉献的优秀教师,他们造就了一批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作出了重要贡献。正是这些优秀教师高尚的治学品格和精神孕育了中国科大的文化内涵。鼓励青年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
立教之道,弘扬为要。今年四月,一场以“弘扬教育家精神”为主题的“云赏樱”直播活动在中国科大开播。老中青三代教育者用自身故事生动呈现了教育家精神在科大的弘扬与传承。在1小时43分的直播时间里,来自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的317.8万网友观看了此次活动,广泛营造了尊师重教的文明风尚和弘扬教育家精神的良好氛围。
不仅如此,中国科大将“弘扬教育家精神”作为学校校风传承月的核心内容,教师节前夕,学校开展“弘扬教育家精神,争做新时代大先生”宣讲会,邀请全国最美教师、教育部“教育家精神”巡讲团成员到校宣讲,此外,“弘扬教育家精神、争做四有好老师”主题作品征集、众言沙龙等百余项砥砺人心的活动,由点及面、贯穿全年,形成了弘扬教育家精神的强大声势。
从内到外 践行传承之责
教育家精神是责任更是使命,重弘扬更重践行。
千里之外的海原县第一中学,教室里摆放着过去8年来中国科大支教队员开展科创活动的成果。8年前,中国科大研究生支教团第17届支教队在该校建立了科创中心。去年10月,第25届支教队队长周绍晅决定带着3位学生建造一辆“月球探测车”。绘制3D模型、购买零件、组装搭建、焊接线路、学习代码……从初秋到深冬,4个人在科创中心从零开始“造车”。寒假结束后,学生们输入代码,第一次让“月球车”动起来,大家兴奋地蹦了起来。
组建“造车”团队前,这3位中学生还因为担心做不出来而不敢报名,5个月后,他们带着“月球车”参加宁夏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对着评委和观众侃侃而谈。“科创活动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心,给了他们自我认同感。”周绍晅欣慰地说。
这一切都源于一场教育接力。2000年,中国科大研究生支教团开始前往宁夏海原县支教。多年来,一届届支教队员跨越山河,投身当地教育发展,陪伴孩子们成长。他们践行着教育的真谛:不仅传授学科知识,更为大山里的孩子们打开了眼界,让他们找到了学习的动力,明确了人生的目标,坚定了长大后报效祖国的理想信念。
立人之道,传承为本。“您是我成长路上的阳光。”一名学生在作文中写道。当支教老师孟颖看到这句话时,深受感动。2020年,孟颖前往宁夏海原支教一年。如今,她已在中国科大研究生毕业并留校成为一名老师。教育是传承,更是责任。她说,“我成长路上有幸受到了很多老师的严管厚爱、关怀指教,我也要接好教育的接力棒,做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
弦歌不辍,薪火相传。如今,中国科大以合肥为基点,向西北延伸至新疆师范大学,西南拓展到西南科技大学、六盘水师范学院,往南到达江西理工大学、闽江学院,不断深化与对口支援、帮扶合作高校的交流与合作,将科大特色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融入学生培养和干部挂职交流中,从校内辐射到校外,持续传承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凝聚建设教育强国的中国科大力量。(完)